2021年是科技工作者幸福感、获得感倍增的一年
2021年是科技工作者幸福感、获得感倍增的一年

2021年是科技工作者幸福感、获得感倍增的一年

2021年是科技工作者幸福感、获得感倍增的一年

  实施基础研究十年规划,加强长期稳定支持;企业研发经费增长15.5%,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加速融合;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加大企业创新激励力度等内容引发科技界代表委员的关注与热议。

代表委员们认为,政府工作报告释放出的信息振奋人心。对于政府工作报告如何落实,他们纷纷建言献策。

“实施基础研究十年规划,加强长期稳定支持。”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政府工作报告中的这一主张,得到科技界代表委员的积极响应。

基础研究的水平决定了一个国家科技创新的底蕴和后劲,因此,国家对基础研究日益重视和支持。但是,究竟该支持哪些基础研究、以什么样的方式支持、如何进行资源分配等,是代表委员们在讨论中十分关心的问题。

大亚湾中微子实验的句号,并不是我国中微子研究的终点。新的“接棒者”江门中微子实验已经进入建设关键阶段。

“江门中微子实验目前已经完成了绝大部分的基础建设,无论是地下实验大厅,还是相关的水电气等设备,都已经完成,并安装到位,现在已经开始了探测器安装。”3月1日,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高能物理所所长王贻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

如今,“双减”后的空间拿什么补位,成为社会各界普遍关心的问题。而科学普及对培养创新人才,助力国家创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如何精准提供高质量科普服务,持续助力双减有效落地,真正发挥科普在助力人才培养、推动国家科技进步中的重要作用,还面临很多现实困难。”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周忠和及他担任理事长的中国科普作协的同事花费很多时间去调研并试图提出解决方案。

更多

“目前,我国基础材料产业仍存在原始创新不足、支撑保障能力较弱、可持续发展能力不强等突出问题建议科技部将关键基础材料列入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和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同时给予资金支持,取得更多从0到1的原始性创新突破,为我国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强根固本。”

“这一年,我们欣喜地看到我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正在稳步有序推进,在顶层设计和政策执行等层面都取得了积极成效。”近日,刚刚参加完中科院“双碳”行动计划领导小组会议的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所长刘中民说。

“大湾区尤其是广东应该大幅增加尖端技术领域的硕博人才培养规模与企业引进,引进的大量人才与企业共同成长后还将培养更多的人才和企业,并形成良性循环,成为中国在科研发展上最强有力后盾。”全国人大代表、深圳光启高等理工研究院院长刘若鹏在全国两会召开前夕接受采访时说。

2022年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徐旭东在接受《中国科学报》采访时他提出,当前许多人对蓝藻水华问题的认识上存在误区,应予以澄清,同时要加强对蓝藻水华暴发和治理的基础研究。

每年春节后,全国人大代表、扬州大学党委书记焦新安都会准时来到江苏省兴化市,深入乡村、食品厂、畜牧公司等,开展乡村振兴工作专题调研。

五年来,焦新安始终坚守初心和使命,持续围绕高校服务乡村振兴、服务大运河文化带建设、高校人才培养、毕业生就业等国计民生问题建言献策。

为培养碳中和人才贡献一份力量“我们研究地球,就是为了人类更好地生活。”近日,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校长王焰新说。

无论是科学研究、学校发展,还是参政议政,王焰新一直在思考的,是如何更好地建设“美丽中国 宜居地球”。

作为一名海洋地质科学家,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副所长印萍几乎走遍了我国沿海的各个地方。2018年当选全国人大代表后,她不断将海岸带生态环境保护的研究成果,服务应用于海洋生态环境法制建设、提升社会综合治理能力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作为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徐旭东始终关注湖北武汉城中湖治理,“武汉是百湖之城,每逢下大雨,一些城中湖的水质会差一些,这与长江大保护也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需要好好研究治理问题”。

全国人大代表、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研究中心主任侯蓉的工作就是常常与“国宝”大熊猫接触。

“冰墩墩”等大熊猫形象被国内外民众喜欢,让侯蓉感到很开心。不过,她关注大熊猫却和普通人不太一样。“我更多的是关注大熊猫保护中存在的问题、未来还有什么风险和隐患。我不会特别关注哪只大熊猫长得萌、哪只眼睛大。”侯蓉笑着说道。

在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研究员吴季的两会提案中,平常人想都不敢想的太空旅游被提了出来。

“未来,去太空的游客还可以享受给家人打电话、通视频的服务。这些在技术上都可以实现了。”2月20日,吴季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提案提出后,国家航天局很重视,专门找他了解过情况,而且组织了座谈。经过分析和论证,国家已经出台政策鼓励支持太空旅游。

“作为高等教育领域的全国人大代表,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我一定要为教育事业的发展多思考、多代言、多建议。”这是全国人大代表、深圳大学党委书记李清泉在履职之初给自己定下的硬要求。

在过去4年,李清泉带着这份使命,用科学家的专业精神,深入调研充分思考,结合自己20多年的高校管理经验,从体制机制层面为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献计献策。

“提案从田里来,要解决田里的问题!”科研转化、科技推广过程中遇到的一个个问题,是全国政协委员、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资源研究所所长谌爱东提案的主要来源。

“现在大家都很关注食品安全,都在强调绿色农业,但大规模防控病虫害,其实离不开农药,关键在于科学看待农药、科学使用农药。这离不开科研,也离不开科普。”他说。今年,谌爱东计划将提升农业科普能力的提案带到全国两会。

2021年是科技工作者幸福感、获得感倍增的一年。作为一名从事基础研究的高校科研工作者,我切实感受到国家对科技发展和科技工作者的关怀与期待,这让我们在科研的路上脚步更坚定、行进更有力、心情更愉悦。

刚刚过去的2021年,是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相关工作全面铺开的第一年。作为一名长期致力于地球观测和研究科学领域的科技工作者,我的提案主要涉及地球观测、环境和气候及其对社会的影响等领域。

审查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

审查2021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22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2022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

审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提请审议《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修正草案)》的议案;

审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提请审议《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关于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名额和选举问题的决定(草案)》的议案;

审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提请审议《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选举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办法(草案)》的议案;

审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提请审议《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选举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办法(草案)》的议案;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